位置导航:首页 > 工会新闻 > 详情页

全市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

2025-05-07

为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吉林省总工会关于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有关要求,白山市总工会现发布2025年第一期全市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本期案例为入选全省工会创新案例及全市创新案例,供各级工会相互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




全省工会创新案例



浑江区总工会: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声”有“回声”

白山市浑江区总工会创新建立“需求直通车”服务模式,打出聚“新”、暖“新”、助“新”组合拳,倾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联建共育,组织聚“新”。深化“党工共建”机制建设,在全区推行党工一线阵地联席办公,网格化联建工会驿站、骑手大本营等15个党工示范阵地。交叉实施“行业覆盖建设、区域兜底建、企业灵活建”建会入会模式,新发展会员2100人。

二是需求置顶,服务暖“新”。组织全区50名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作者成立“工会管家团”,采取“包片进企”收集需求,并列为全区工会“置顶”事项,优先解决260多件。其中,个性化定制服务事项办结满意率为98%,直接惠及职工3000人次。

三是多元化解,维权助“新”。采取集体协商等形式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签订率达86%。打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快速通道,成立多部门专班,合力优化“快立、快审、快调、快结”仲裁程序,以“打包办理”式全过程维权,赢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广泛好评。



全市工会创新案例


白山市总工会聚焦“三扩容”“两节”送温暖“有心有新”

白山市总工会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宗旨,深化“四个体系”建设,强化“四个服务”质量,聚焦职工困难帮扶、走访重点群体、慰问物资扩容提质,推进“两节”送温暖活动贴心、暖心、创新,积极传递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关爱。

一是联动摸排,聚焦帮扶深度扩容。沟通联动工信、商务、发改、农、林、水等行管部门,摸排域内困难企业与困难职工。各级工会系统积极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全方位摸排与精准审核,确保慰问不落一人。2025年“两节”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近千人,实现了在档困难职工全覆盖,重点群体职工广覆盖。

二是特色慰问,聚焦走访广度扩容。广泛走访慰问保供、平安、医疗、户外、交运等领域春节在岗一线职工;推动“党工共建”机制发展,关心关爱社区基层治理一线职工及“两新”组织成员;深入重点项目走访慰问,强调安全生产,助力区域发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保暖防护礼包,暖身暖心;落实民族政策,慰问赴吉日喀则籍干部职工。

三是提升品质,聚焦慰问品精度扩容。开展“送万福进万家”送春联活动,为广大职工送去新春祝福,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创新将人参制品纳入送温暖物资序列,“参”情关爱职工群众,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白山市总工会创新“党工共建”职工夜校模式 探索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新路径

白山市总工会聚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打造全省首家“党工共建”职工夜校。夜校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职工成长成才”为双核驱动,搭建涵盖思政引领、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健康养生5大领域30项课程的赋能体系,形成“白天追光勤奉献、夜晚逐梦强本领”的全链条职工成长新生态。

一是机制共建,打造党工协同治理新引擎。由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牵头成立联合工作组,区域整合11个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创新打造“错峰使用、功能叠加”管理模式,立体构建“1+10+N”服务网络:建成1个市级职工成长综合体,打造10个行业领域示范分校,拓展N个职工兴趣教学点,实现夜校服务科学分布。

二是课程共育,构建基层治理赋能新体系。纵深实施课程赋能三大工程,‌针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群体,开发‌‌治理能力"筑基工程"课程群,推动课程成果转化为治理实践应用。聚焦产业转型中的职工再就业需求,实施职业发展“强链工程”,形成"技能提升、创业孵化、岗位直通"闭环生态。创新实施‌服务效能“倍增工程”‌,探索建立“课程学分-服务积分”双轨制,学员可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兑换相应的课程升级权益。

‌三是生态共创,形成校社互哺发展新格局‌。构建“三维一体”资源反哺体系,在人才评价维度上,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设置技能、服务、融入、职业、认同“五维成长指数”;在资源衔接维度上,打通工会、社区、企业三方通道,推荐优秀学员担任企业工会骨干或社区治理骨干;在激励反馈维度,设计“学习积分-服务价值-成长权益”兑换模型,形成"学习赋能-服务反哺-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累计开设课程58期,覆盖职工1523人次,有力推动职工教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

浑江区总工会:“三链直通”共奏工会温暖强音

浑江区总工会以“链式思维”贯通技能帮扶、阵地升级、资源整合三大环节,将传统“送温暖”升级为“暖实力”培育工程,实现“暖心服务可触达、职工增收有路径、社会力量能续航”,为职工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一、技能织暖链:以工代赈“织”出共富新图景。首次提出“工会版以工代赈”模式,以“两节送温暖”为契机,组织23名困难职工参与手工编织活动,将142条围巾转化为“温暖+创收”双效载体。通过“技能变现”开辟帮扶新赛道,既为环卫工人送上暖心礼,更助困难群体实现指尖增收,推动帮扶从“兜底保障”向“价值共创”跃升。

二、阵地融通链:驿站升级“通”达服务新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富矿”,联合汇恩堂连锁药房打造22个“工会补给站”,以“一杯清泉、一方休憩、一孔充电”为标准,助力构建户外劳动者“15分钟服务圈”。通过“药房+驿站”跨界融合,推动工会服务从“定点供给”向“全域渗透”转型,日均服务超300人次,实现小空间大温暖。

三、公益赋能链:资源对接“聚”焦爱心新生态。搭建“需求-资源”精准对接平台,引导悦达肥牛、侗诚物业等企业定向捐赠200套粮油礼包。以“公益认领”激活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工会引领、企业助力、职工受益”的可持续公益生态,确保爱心资源精准滴灌、持续涌动。

江源区总工会:“多元共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格局

江源区总工会以协调联动、线上线下、群团服务为切入点,构建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格局,为职工权益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一、以协调联动筑牢职工权益保障网络,扛好职工“维权盾”。积极探索总结新时代劳动领域的“枫桥经验”,推动江源区总工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入驻江源区综治中心,不断健全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各镇街总工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职工劳动关系调研,广泛收集职工及家属有关维权的法律诉求,并与司法所共同研判,运用法律手段予以妥善解决。

二、以线上线下合力补位基层监督短板,织好权益“防护网”。借助社区网格群积极开展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隐患排查和矛盾调解工作。在全区基层工会大力建立26家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发展近30名劳动法律监督员,切实有效落实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强化网络安全监测研判预警,有力地促进了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群团服务推进社会共建共治模式,架好助企“彩虹桥”。扎实推进“工会+社会组织”的服务模式,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开展了6次普惠职工项目。积极推动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 “三位一体” 的民主管理制度,全区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分别达到88%和95%,共签订集体合同 400 余份,覆盖职工 1 万余人,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临江市总工会: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新格局 全心全意服务职工

临江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工会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传化经验”为借鉴,推动全域共建,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新格局,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一是夯实制度保障基石,激发职工内生动力。落实劳动关系研判机制,加强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地方联动,创新设立区域性首席维护员制度,形成“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合法维权”的高效闭环,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党建带工建,提高一线职工在各类评选中的占比,进一步落实职工民主权利,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是凝聚多元共治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动政府、工会、企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格局。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治理,成立“劳动关系协调志愿者服务队”,为职工和企业提供义务咨询、调解等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三是创新带岗就业模式,拓宽供需对接渠道。工会工作人员化身“带岗主播”,开展直播带岗、入企探岗活动,通过街道直播间与“临江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平台,以“岗位介绍+线上答疑”的实时互动模式,让招聘会“触”网可及,实现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云端对接”,大幅提升人岗匹配率。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职工队伍稳定性增强,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职工的职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成功构建了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新格局,为临江市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抚松县总工会:普法宣传“新阵地”汇聚职工维权“大能量”

为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抚松县总工会扎实推进职工法律维权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普法宣传,提升维权服务效能。

一、提升品质,阵地“建起来”。为提升县域内劳动法律服务水平,县总工会在松江河镇建设职工法律维权宣传教育基地,面积近100平米。基地内设有智能问答机、普法宣传墙、免费维权宣传资料等,方便职工学习法律知识,咨询简单法律问题。

二、建立机制,阵地“转起来”。联合法院等相关部门建立“法院+工会+N”劳动诉调模式,努力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维权工作。制定工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衔接联动,形成同向发力、多方赋能的维权工作格局。

三、延伸服务,阵地“活起来”。以竭诚服务职工为宗旨,推动宣传教育基地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宣传教育基地正式启用后,将联合各相关部门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宣讲团,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职工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普法宣传。

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工会:建立经费预审+多部门联合监督+长效奖惩“三加机制”


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工会始终坚持以收好、管好、用好、审好工会经费为工作重点,建立了经费预审+多部门联合监督+长效奖惩三加机制,大力提升了基层审计质效,有效规范了基层工会经费使用。

一是建立工会经费预审制度。与市总经审办、三林工会、基层工会创立三方事前沟通机制,并把此项制度列入三林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每项活动开展以及工会经费支出,各单位在认真查看《吉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的同时,严格按照相关内容和要求,经请示工会经审委员会同意后开展。如遇重大工会经费支出事项,由经审委请示市总审计办公室,得到明确批准答复后再开展。切实做到了审计前移,确保每笔经费花销都合情合理,有效防止违反规定和标准等问题发生,杜绝了后续的一系列整改难题,真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督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认真选举组建工会经审委员会,委员由纪检、审计、机关和基层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定期对公司工会及基层工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自查。尤其突出对大额资金使用、表彰奖励超比例范围、票据和发放明细不详实等事项,采用跟踪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全。在多部门的联合监督下,提高了工会经费使用质效,确保了工会经费用在刀刃上,工会资金和资产的安全。

三是建立长效奖惩制度。将审计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把工会经审覆盖面、经审质量、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单位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与各单位评先选优挂钩,凡是审计工作落实好的单位,在评选先进时给予加分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对自查发现问题的单位,取消评选资格。通过奖惩制度推行有力推进经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森工大酒店:“智慧联盟”引领多元共治之路

在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森工大酒店凭借创新民主管理模式脱颖而出,为行业树立典范。

一是民主架构,奠定和谐管理基石。在工会主席带领下,组建由各部门经理与职工代表构成的管委会,形成“智慧联盟”多元共治格局。定期研讨酒店重大决策、制度建设等问题,确保决策科学。同时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制度,在人事任免、工资分配等关键环节透明化操作。近三年,利益分配向基层倾斜,职工收入逐年递增,2024年人均工资涨幅达20%。

二是聚焦职工,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依据岗位需求和职工兴趣定制成长计划,选派三名一线职工参加省级服务技能培训,通过内部培训等多元方式助力职工提升。近年来,超10%基层职工晋升至中层岗位。此外,搭建多维度职工反馈机制,意见箱、座谈会等渠道畅通,管理层对职工反馈迅速响应处理,提升职工参与感与责任感。鼓励职工参与服务优化,依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灵活调整策略,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服务核心,实现双向奔赴共赢。民主管理与经营深度融合,成效显著。2024年酒店营收达228.8万元,超上年11.4万元,客房出租率和平均房价高于江源区平均值。职工因民主管理感受到尊重,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流失率降低,队伍更稳定。酒店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质量提升,在江源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森工大酒店的成功实践,彰显出民主管理在酒店运营中的强大力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